“圳品”故事

圳品故事——堂叔果园里的变化

“圳品”故事 发布时间: 2023-05-15

“小王,几天不见晒黑了,假期去哪儿玩了?男孩子也要注意保养皮肤,你没事多跟刘璐交流一下,她的化妆品多得几年都用不完!”和爱人老刘、女儿刘璐来吃早茶的管姐见到店主的儿子小王,打趣道。

“管姨,假期我和我爸回了趟老家。几年没回,老家变化很大,新修了马路、盖了大片新房,我堂叔家承包的果园大丰收,我帮着采摘水果,不觉间就晒黑了。”小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。

“对了,老王一进来就奔后厨去了,忙什么呢?”管姐的爱人老刘问道。

“老王带了老家特产,有笋干和一些水果,在后面分袋,准备送给街坊尝尝。来,洗好的番石榴,先吃着!”老板娘云姐端上一盘切好的番石榴,邀请大家品尝

image.png

 

新鲜欲滴的番石榴激起大家的食欲。刘璐先拿起一块吃了起来:“哇!好甜啊,是进口品种吗?”

“不是进口品种,是咱家门口的‘圳品’番石榴。我爸现在正到处跟人炫耀,自己家乡的特产成‘圳品’了!”小王说。

说话间,老王拎着几袋分装好的笋干来到街坊们桌前,他说:“以前总听说‘圳品’品质好,我还将信将疑,这次回老家,亲眼见到家乡特产加入‘圳品’后的成果,才知道‘圳品’果然名不虚传!”父子俩兴奋地跟大家谈起这次老家之行的见闻。

原来,小王的堂叔常年承包果园,从前种果树是看天吃饭,果实品质、收成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,收入并不稳定。就算赶上丰收,销售渠道也不畅通,果子烂在地里、没有销路的情况经常出现。

为了入选“圳品”,堂叔的果园里悄悄发生变化——

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派专家下乡进行点对点帮扶,指导果农改良土壤、施用有机肥料,还帮着解决由此带来的成本上涨等问题。

“这下,堂叔的果园赶上好时候,水果从种植到上市都有严格的品控程序,不仅口感、质量明显提高,而且再也不愁卖不出去。”小王说,去年年底,堂叔家种的番石榴通过“圳品”认定,原先的土特产一夜间摆上深圳各大超市的货架,“酒香还怕巷子深”终于成了过去。

“眼见为实,‘圳品’的严格品控不光保证了产品品质,也打响了老家特产的名号,给像我堂弟这样的农户带去实实在在的收益。”老王一边说,一边把分装好的笋干送给街坊们。

“这么新鲜的笋干,今晚回家就做个笋干炒肉解馋!”管姐说。

“妈,天气越来越热,做饭耗时又辛苦,我听说‘圳品’推出了预制菜,免洗、免切、免配调味料,随时想吃、随时下锅、即时享用,连我这种烹饪‘小白’都能‘变’出一桌‘满汉全席’!”刘璐说。

image.png

 

一时间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市面上热销的“圳品”预制菜品种,“海皇粥”“鲍鱼酱油鸡”“毛血旺”“海胆包子”“川式回锅肉”……一道道广受欢迎的菜品在满足大家对“美味”需求的同时,还为市民们节省了烹饪和外出点餐的时间,不知不觉间提升了大家的生活品质。

image.png

 

据了解,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自去年6月起,着手推进预制菜标准研究制定,并于当年9月底正式发布“圳品”预制菜团体标准。截至今年4月底,已有130个预制菜产品通过“圳品”评价,产品品类覆盖九大类。日渐丰富的预制菜品类和不断壮大的优秀预制菜生产企业,正为餐饮行业提高预制菜食品安全水平、完善相关标准贡献创新思路,也为这座城市的食品安全工作“添砖加瓦”。


——转自《中国市场监管报